行业新闻

新闻动态

湖南: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这十年,湖南坚定不移做大做强做优实体提经济,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9140亿元增加到2021年14162亿元,年均增长8.5%。涌现出装备制造、原材料、消费品三个万亿行业。

湖南工程机械规模位居中国第一,在全球50强中,占据四席。世界经济论坛发布新一期11家全球制造业领域灯塔工厂名单,三一重工长沙18号工厂入选。这也是湖南继博世长沙获评后,湖南第二座世界级的“灯塔工厂”。目前,湖南已经获批国家智能制造示范企业和项目43个。

三一重工泵送公司工艺装备研究院院长 姜雄:效果非常明显,生产周期我们是缩短了50%。基于比较明显的效果以后,我们就同步启动了整个集团的45个灯塔工厂的建设。智能制造水平,有了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



湖南: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坚持“关键核心技术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十年来,湖南在工业领域攻克填补国内空白技术200多项。近日,全球首个汽车用铝基复合材料制动盘团体标准正式发布,填补了在电动乘用车领域的技术及标准空白。而标准的牵头起草单位,来自湖南湘投金天铝业。

湘投金天铝业自主研发的这款制动盘,重量仅为传统铸铁产品的一半,应用到新能源汽车后,仅制动系统就能减重约15公斤。

湘投金天铝业董事长 蒋兆汝:标准发布以后,我们想在湖南省建设依托湖南、面向全国、面向全球的产业化的生产基地,争取让每一台新能源车都能够装上由湖南人生产的铝基陶瓷制动盘。

湖南: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 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


湖南培育了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1个,建设省级工业互联网平台44个,累计推动44.5万户企业“上云”。

中电软件园集聚了高新技术企业226家。通过搭建技术和市场常态化交流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园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7家。

长沙中电软件园副总经理 黎璐:我们每年新增市场主体100多家,下一步,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特别是集成电路、半导体、先进计算领域引入更多的企业集聚发展。

十年来,湖南制造从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加速向湖南创造转变。187家世界500强企业投资湖南,中国长城、58集团等企业的全国总部或第二总部落户湖南。2021年,制造业增加值占湖南GDP比重上升到27.7%。湖南,正由制造大省向制造强省阔步迈进。

湖南省工信厅厅长 雷绍业:以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为目标,力争在增强产业链韧性与稳定上取得新的突破。全力以赴优化生态。力争在优化创新、制造、应用生态上取得新的突破。

图文来源:湖南卫视新闻联播


长沙制造,非凡十年!拥有制造业五大千亿产业集群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以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实体经济,就是长沙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早在20多年前,长沙市委、市政府就将工程机械确定为主导产业,久久为功,一张蓝图干到底。

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沙先进制造业发展锚定新方向,坚持以智能制造为统领,以产业链建设为抓手,以“三智一芯”为主攻方向,奋力推进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产业兴,则实体兴;实体强,则长沙强。

自党的十八大以来,长沙制造业发展站上了新起点,取得了新突破,树立了新形象,在着力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新征程中彰显了省会担当、贡献了省会力量。

▶这十年,长沙先进制造业由工程机械一业独大发展至拥有五大千亿级产业集群,工程机械产业集群进入工信部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池。

▶这十年,新一代自主安全计算系统产业集群在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初赛胜出;新型合金材料产业集群、智能汽车产业集群、功率半导体产业集群、浏阳市生物医药特色产业集群在湖南省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初赛中胜出。

▶这十年,长沙千亿级园区由2个增加到5个,集中承载了全市53%的规上工业企业、61%的高新技术企业、88.7%的上市公司和全部百亿级项目。长沙高新区、长沙经开区全国排名持续提升。

▶这十年,长沙规模工业企业从2000余家增长到突破3000家,工业百亿企业14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产品)16个,工业上市企业67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分别达到143家、533家。

长沙制造,非凡十年!拥有制造业五大千亿产业集群

全球50强,长沙占4席!三一荣登福布斯全球500强,三一、中联、山河、铁建等4家企业蝉联全球工程机械50强,蓝思、圣湘、澳优、国科微、景嘉微等企业成为行业内具有全国乃至全球影响力的企业。

长沙制造,非凡十年!拥有制造业五大千亿产业集群

国科微研发的8K超高清视频解码芯片成功服务2022北京冬奥会

长沙制造,非凡十年!拥有制造业五大千亿产业集群

三一集团18号厂房是国内工程机械行业首个全数字化工厂、亚洲最大的智能化制造车间。

长沙制造,非凡十年!拥有制造业五大千亿产业集群

三一重工“18 号厂房”无人阀块加工中心

中联重科生产销售了全国最多的塔式起重机,全国第二多的汽车起重机,以及全国最多的搅拌车。

长沙制造,非凡十年!拥有制造业五大千亿产业集群

世界最高高空作业平台正在工作

全球首台大坡度螺旋隧道掘进机!9月4日,由中国铁建重工集团、中铁十八局集团联合打造的全球首台大坡度螺旋隧道掘进机“北山1号”在长沙下线。

长沙制造,非凡十年!拥有制造业五大千亿产业集群

全球首台大坡度螺旋隧道掘进机

中欧班列山河智能专列从长沙北站驶出,满载近500台挖掘机和滑轮装载机,一路呼啸开往欧洲。

长沙制造,非凡十年!拥有制造业五大千亿产业集群

中欧班列从长沙北站驶出

长沙先进制造业的不断加速跨越,站上新起点,助力长沙在全国城市竞争中争先进位、乘风破浪。

长沙市模具产业发展座谈会召开,郑建新要求:聚焦前沿创新发展,加快推动模具产业步入“快车道”

聚焦前沿创新发展  加快推动模具产业步入“快车道”

长沙市模具产业发展座谈会召开,郑建新出席


近日,长沙市模具产业发展座谈会召开,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建新强调,全市上下要把握长沙模具产业发展的优势和潜力,抢抓机遇、系统谋划、大力培育,聚焦前沿创新发展,加快推动模具产业步入“快车道”,为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注入更大动能。

长沙市模具产业发展座谈会召开,郑建新要求:聚焦前沿创新发展,加快推动模具产业步入“快车道”

长沙市模具产业发展座谈会召开,郑建新出席。


长沙模具产业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史,当前汽车模具、工程机械模具发展势头强劲,建材、家电、塑料模具也在加快发展,初步聚集了一批“专精特新”模具企业。会上,省模具协会和晓光模具等11家模具企业负责人聚焦当前行业发展存在的困难、问题及工作建议深入探讨交流。

郑建新指出,模具产业被称为“工业之母”,是基础工业、配套行业、引擎产业,长沙加快培育发展模具产业链有机遇、有市场、有优势。全市各级各相关部门要突出创新强链,聚焦模具行业的前沿领域,有效整合在长高校和职业院校的创新资源,大力完善校政企协同创新机制,发挥龙头企业创新引领作用,辐射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积极抢占产业发展新赛道。要突出数字活链,充分发挥长沙“三智一芯”智能制造的优势,支持引导模具企业加大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集成应用,不断提升模具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要突出平台育链,规划建设国际模具产业园,加强调查研究,抓紧细化方案,打造产业强磁场。要突出融通延链,建立模具产业与工程机械等重点产业之间的供需对接平台和融通合作机制,推动形成大中小企业深度协同、上下游密切联动、各领域融通发展的新局面。要突出人才兴链,加大模具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力度,推动企业与在长高校、职业院校完善产教融合和协同育人机制,加大人才引进力度,进一步强化人才保障。

中国是模具制造大国、消费大国,中国模具不仅支撑了中国制造业的蓬勃发展,也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物质需求;不仅贡献了中国制造,而且融入国际模具制造体系,站在了国际模具舞台的中央。聚焦数智赋能,引领产业升级,数控机床、模具制造主题展区,作为2022长沙智能制造装备博览会的重点展区之一,吸引了一胜百模具、大同模具钢、德国萨尔等知名品牌亮相。可满足工程机械、轨道交通、军工、通讯、半导体、汽车制造、家电、电子、医疗及包装等行业的一站式采购需求,8月18-20,长沙国际会展中心,不容错过。

部分图文来源:长沙晚报

湖南“智造”有实力 5家湘企入选2021中国智能制造50强

近日,中国科学院《互联网周刊》、eNet研究院、德本咨询联合发布2021中国智能制造50强排行榜。其中,5家湖南企业入选,分别是三一集团、中联重科、蓝思科技、楚天科技、山河智能。

湖南“智造”有实力 5家湘企入选2021中国智能制造50强

随着信息技术和人工智能的发展,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快推进,智能制造成为我省制造型企业抢占发展机遇的制高点和主攻方向。

发展智能制造需要“软硬结合”。蓝思科技通过自研关键生产设备和发展工业互联网,实现产线布局线体化、产品制造自动化和生产控制云端化。比如蓝宝石长晶车间上千台设备的运行状态全部连线到云端服务器,除周期性维护操作外,完全实现大数据模型的智能化自动生产。

湖南“智造”有实力 5家湘企入选2021中国智能制造50强

山河智能的全系列智能产品和全生命周期数字化集成的“智造”模式,走在行业前列。山河智能在行业内率先实现遥控挖掘机批量工程化应用和销售,并研发推出全球首台5G+遥控旋挖钻机、5G+智能钻机等;融合智能凿岩钻机、无人矿用卡车、破碎筛分设备以及智慧矿山施工管理平台,提供成套智慧矿山装备解决方案。

湖南“智造”有实力 5家湘企入选2021中国智能制造50强

“50强”中,湖南企业占据十分之一。中国中车、特变电工、比亚迪等央企和大型企业在湖南也有智能元素闪耀。中车株机在全球率先实现转向架制造的全流程数字化,衡变公司投资新建了全国输变电行业首家5G智慧工厂。长沙比亚迪依托智造形成强大生产力,每3分钟下线一套DM-i超级混动系统的电动总成,全面配套比亚迪汽车所有DM-i车型。

6.25万辆!长沙比亚迪首季产量增长271%

据悉,长沙比亚迪是全省首家单厂产值过五百亿元的汽车企业。随着比亚迪在长沙布局的动力电池、智能终端、IGBT半导体等产业产线逐步成熟,比亚迪在长沙的总产值将加速迈上千亿级台阶。

日前,比亚迪发布公告称,根据公司战略发展的需要,从今年3月起,比亚迪停止了燃油汽车的整车生产,未来将更加聚焦于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业务。

作为全球首个停止燃油车生产的车企,比亚迪能否凭借新能源汽车守住原有市场?在比亚迪整体转至新能源赛道后,长沙有何发展优势?带着这些问题,4月7日,记者走访了长沙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简称“长沙比亚迪”)。

6.25万辆!长沙比亚迪首季产量增长271%

在底盘装配工段,工人进行整车装配最后环节的操作。长沙晚报全媒体记者 王志伟 摄

一季度生产汽车6.25万辆

  走进占地约4000亩的长沙比亚迪,厂房内生产线快速运转,一辆辆汽车满载着货品来回穿梭于各个产区,处处是热闹繁忙的景象。

  打开引擎盖检查油液位、坐进驾驶位查看内饰完整度、俯身端详车辆侧裙与轮毂……在整车装配车间静态检测产线,数名操作工人围着一台台即将下线的新能源车辆进行着最后的检查。上班刚逾两小时,工作人员就已完成了超百台新能源车的检测工序。

  “今年一季度,长沙比亚迪生产汽车6.25万辆,同比增长达271%,迎来首季开门红。”长沙比亚迪有关负责人表示。比亚迪停止生产燃油车,对于一直锚定新能源汽车生产的长沙比亚迪而言,无疑是一个发展机遇,长沙工厂生产动能也将得到进一步释放。

  记者了解到,长沙比亚迪规划了较为完善的新能源车生产线,可生产王朝网车型秦PLUS DM-i、宋MAX DM-i、元Pro,海洋网车型海豚、驱逐舰05、e2、e3等多款乘用车,K系列、C系列纯电动大巴以及核心配套零部件。

  “技术创新是我们产销两旺的重要原因。”长沙比亚迪有关负责人表示。以比亚迪DM-i超级混动技术为例,作为比亚迪DM技术的第四代进化版本,DM-i动力系统可实现43.04%的热效率,位列全球首位;双电机EHS电混系统其电机最高效率可达97.5%。亏电油耗最低能达到惊人的百公里3.8L,可油可电,综合续航里程能突破1200公里,而产品的价格与同级别合资燃油车打平,甚至还有优势。这正是DM-i产品一经推出便大受市场追捧的原因。

  值得一提的是,位于雨花经开区的长沙比亚迪DM-i动力工厂,是目前比亚迪DM-i系统在全国唯一的生产基地,可适配生产比亚迪全系新能源车型的动力系统。

  比亚迪加速布局长沙

  “整车生产制造在雨花、IGBT项目在星沙、刀片电池在宁乡、高端电子智能终端在望城……”自2009年入驻长沙以来,比亚迪与长沙市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并开始了“大满贯”式的产业布局。

  经过多年发展,如今,长沙已快速成长为比亚迪继深圳全球总部之后,集乘用车、商用车等产品线最齐全的全球新能源战略基地;同时也是在整车、三电核心技术和智能终端等产业链最齐全的华中总部基地。

  在长沙比亚迪总装工厂的底盘装配工段,一台台AGV小车载着刀片电池缓缓驶入操作区,停在被吊在半空中的汽车正下方,在工作人员的协同控制下,AGV小车载物平台缓缓升起,将一块块刀片电池精准地“托”入车底,蓄电池装备工作便完成了。这块极具创造性的刀片电池就产自比亚迪近年在宁乡布局的工厂。

  “持续优化的营商环境、完善的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配套是我们持续在长沙扩大‘版图’的重要原因。”比亚迪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汽车行业智能化、电动化趋势正加速演进,作为车企龙头的长沙比亚迪更要担起发展重担,助力长沙落实国家新能源转型战略,服务国家“双碳”目标高质量绿色发展道路。

  据悉,长沙比亚迪是全省首家单厂产值过五百亿元的汽车企业。随着比亚迪在长沙布局的动力电池、智能终端、IGBT半导体等产业产线逐步成熟,比亚迪在长沙的总产值将加速迈上千亿级台阶。

来源:长沙晚报